生鲜电商数据亮眼 难掩困境 生鲜领域一直是电商积极开发的一块蓝海,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垂直电商都不断开拓这块市场。生鲜领域之所以被电商如此重视,就是因为它不断扩展的市场规模。 截止到2015年年底,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了162.6亿元,随着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,预计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74.2亿元。 除了市场规模数据之外,今年“双11”生鲜类销售数据也很亮眼。据公开数据显示,“双11”在天猫上总共卖掉了651吨牛肉,相当于3300头牛。卖掉的海参有1706640根,连起来能有16万米。 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,进口牛肉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500%,进口海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3倍,整体进口产品同比增长超700%。 数据虽然很耀眼,但仍难掩盖生鲜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。今年生鲜领域行业巨头关店、倒闭、高管离职等事情早已不是新闻,如今生鲜电商靠数据这幅皮囊已经罩不住问题不断的本相了。 生鲜电商拖着皮囊前行 在资本热潮退去之后,生鲜电商行业陷入了极速退潮的局面,而资本褪去带来的不仅是整个行业发展进入寒冬,还给生鲜电商留下一副厚重的旧皮囊。 之前,在资本热捧下生鲜电商行业进入到一个非理性发展局面,用户和市场规模建立都是依靠低价补贴来完成,而资本撤走之后,这些靠低价吸引来的用户就会随之消失。 这种无法实现自我盈利的低价运营模式就是现在生鲜电商出现关店、倒闭现象的罪魁祸首,而目前似乎整个生鲜行业都是用低价补贴来换取用户和融资。这样一来,使得生鲜电商行业又面临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,运营模式同质化。 同样的运营模式,同样的价格打法,使得生鲜电商陷入了恶性竞争。过度低价补贴,让资本市场不再用订单和市场规模来衡量企业,而是看毛利润或者是盈利能力,说直白点就是看能不能赚钱。 去年看规模,今年看毛利,资本一转向,生鲜电商藏在数据下的问题就显露无疑。价格战导致无“自我造血”的能力;物流服务差、用户投诉多;平台间运营模式同质化,留不住用户。 274.2亿“大蛋糕”生鲜电商该怎样吃? 转型,这是生鲜电商目前最需要完成的事情,这也直接关系着生鲜电商能不能长久“活下去”。转型第一步,就是要走出价格战的泥沼,提高毛利率。要明确补贴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。 资本回归理性,会对平台造成一定影响,但这也是让生鲜电商价格回归平稳的一个机会。生鲜电商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客户群体完成从价格到品质的转变。 品牌培养,从价格战中走出后,生鲜电商要实现平台间差异化发展,优化产品结构,发展一个属于自己平台的品牌。这样也能将平台从产品品种竞争中解放出来,整合优质资源,精准定位消费群体,节约推广成本,提高毛利润。 线下,生鲜相比其他电商领域更应该注重线下发展。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,保存成本极高。因此,设立好线下供应链是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点。建立起线下全产业链,基地统管、封闭供应链、直供,减小运输过程中的消耗,保证生鲜产品质量。 生鲜市场之广阔,没有人能否认,不过蛋糕虽大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。生鲜电商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已经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。 |